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经济
【咬定“三重”不放松】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家园

2020-07-05 08:48:59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刘芳园 闫振华 徐晓静 于天洋



一垄垄果树迎风挺立,一个个幼果缀满枝头。龙口市兰高镇绿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里,一片生机勃发。“我们采用了立体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通风采光,而且省工省时省力。”踩在果园的沙土地上,绿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艳林内心踏实又充满希望。

绿杰股份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是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以重点工作突破为抓手,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大地上生机勃勃,也让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

“粮缸子”、“菜篮子”稳稳当当,粮食、生猪和蔬菜生产恢复,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加大政策扶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等支持粮食发展政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排5607.75万元扶持19家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年内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20158万元中央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已下发到各县市区,每亩补贴137.88元,近38万农户受益。全市粮食生产形势明显改观,春播农作物面积284.3万亩,占计划的113.9%,较上年增加50多万亩。6月底,全市生猪、肉鸡存栏290万头、5700万只,分别比2月底增长4.7%和19%;全市169家畜牧加工企业已复工复产162家,开工率为96%。“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组织企业申报“菜篮子”示范基地,筛选确定了14家。

“果园子”改造提升稳步推进,以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全市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实施意见和六年发展规划,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以栖霞、蓬莱、招远为重点,组织申报烟台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按照每年40万亩、3年120万亩的目标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今年已完成47.2万亩,超年度计划18%;打造“市县镇村”四级示范果园,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扶持建设市农科院等3个年出苗200万株以上的优质脱毒苹果种苗基地,源头保障苗木安全。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三大中心,打造苹果文化博物馆。

“老院子”越来越美,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活动的通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台账和“县级干部包镇、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包片、党员干部包街”的包帮机制,以村为单位列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建设提升。5月中旬至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目前,全市142个乡镇(涉农街道)5943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整治范围,清除“四大堆”等存量垃圾51.25万吨,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1.95万处,拆除修缮残垣断壁6000余处,完成房前屋后清淤疏浚河塘沟渠3000余条,创建市级以上清洁村庄1100个。

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农村成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烟台乡村大地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分镜头一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苹果产业是我市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今年,我市开始实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规模化推进老龄果园更新改造,打造市县镇村四级示范园,加速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强化发展规划引领。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国际一流,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烟台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8个苹果主产县县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重点任务突破。实施苹果产业更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三改三减”完成47.2万亩老龄果园的更新升级,超年计划18%,成方连片规模化改造(30亩以上)面积15万亩,占总改造面积的31.8%,加速实现苹果旧产能向新动能的蜕变;强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示范推广现代果业集约化栽培模式,建设规模1000亩以上的市级标准化果园9个,规模500亩以上的县级标准化果园16个,规模200亩以上的镇级标准化果园74个,打造“一村一品”的村级标准化果园71个,“市县镇村”四级示范果园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高标准建设“三中心一场馆”。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含苹果文化博物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省政府“1+30+N”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中唯一的农业类共同体,已与14家国内外研发机构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大数据中心以“政务云”平台为支撑,进行拓展开发。栖霞市承建展示交易中心和苹果文化博物馆。“三中心一场馆”力争9月底前完成硬件建设,10月份正式运营。强化烟台苹果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筹办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暨第21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

强化重大事项攻关。我市组织申报的“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经省市逐级申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审核,成为50个批准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全国两个获国家批准的苹果产业集群之一。构建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创新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苹果产业聚集。今年整合各级财政专项资金3.2亿元,主要涉及国家苹果产业集群项目、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项目和山东苹果•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项目资金,3年超过4.1亿元;市财政未来3——5年列支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老龄郁闭果园改造、精深加工、品牌宣传推介等工作;8个苹果主产县今年安排专项资金,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与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鲁担惠农贷-果树贷”产品,为果业种植经营户提供信贷资金,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分镜头二

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级不断深化村庄清脏治乱行动,让村庄更亮、家园更美。

我市连续两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市委“一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纳入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了8次全市范围的专题会议,市领导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16次批示,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组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督促检查,整体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卡实责任,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活动的通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台账和“县级干部包镇、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包片、党员干部包街”的包帮机制,以村为单位列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建设提升。5月中旬至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全面排查,举一反三抓好整改。目前,全市142个乡镇(涉农街道)5943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整治范围,各级累计投入资金3.65亿元,清除“四大堆”等存量垃圾51.25万吨,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1.95万处,拆除修缮残垣断壁6000余处,完成房前屋后清淤疏浚河塘沟渠3000余条,创建市级以上清洁村庄1100个。

督查评估,严格奖惩抓考核。制定印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重点工作督查推进办法》,实行每月工作专班督查暗访,每季度市直有关部门对县市区工作成效评分,引入第三方机构现场评估,综合形成县市区人居环境整治综合评议结果,向全社会公开,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倒逼工作落实。4月10日,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议,集中观看暗访视频,通报了第一季度各县市区成绩排名,排名后三位县市区做表态发言。会后,综合评议结果在《烟台日报》上刊登,向社会公开。第二季度第三方机构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暗访,覆盖全市涉农镇街,检查村庄四百多个,6月16日通报了第二季度各县市区成绩排名,并将综合评议结果在《烟台日报》上公布。

分镜头三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直接的措施。我市统筹规划城乡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列入了“三重”和重点民生事项当中,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印发了《烟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为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供水保障水平,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同源、同质”的标准,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水定供、挖掘潜力,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保证农村群众吃上和城市一样的安全水、放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涉及除芝罘区以外的13个县市区,建设3904个村庄供水工程。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20.55亿元,完成1893个村庄供水工程,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50.65%;2021年计划投资48.45亿元,完成2011个村庄供水工程,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除高新区因城镇化建设未开工外,其它县市区均已全面开工建设,涉及管网、征迁、水厂、调水工程等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2.5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2%。

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把通户道路硬化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现实举措,2019年我市按期完成了526个行政村的硬化任务,完成率居于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全市聚力实施、加快推进。市交通运输局抽调专门力量,建立周督导、周汇总、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加强日常检查,通过随机抽查和聘请第三方机构检测评估等方式督导考核,保障硬化工程全面过硬、群众满意。各县市区作为推进主体,按照“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的基本标准,结合地域特点、经济条件和村庄实际,遵循“节约、实用、办成事”的要求,就地取材、降本提效,最大限度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健全县市区引导扶持、村级组织具体推进、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施工和管理,努力凝聚共建共享合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4163个行政村建设任务。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