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春天里,烟台教育拔节长

2020-04-07 10:01:24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李纪超



学生们参观航天展,开展科普教育。(资料片) YMG全媒体记者 申吉忠 摄

人间四月,花开正盛。窗外的玉兰,染就一树芳华。再多些时日,一群群阳光少年就会花儿般开满在那冲散疫情的校园。

这个春天,烟台教育也分明让人听到了拔节生长的声音。

3月24日,烟台高等学校“朋友圈”再添新成员的喜讯传来: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经省政府获批设立,历时三年的批复之路画上句号。

同样是3月,烟台一中新校区有了最新进展:6月底前原地块腾空,9月进场施工,计划2021年交付。“好上学”“上好学”,这个多年来无数家庭翘首以盼的心头大事,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我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这是烟台老百姓的心声。

“一把手抓”,优先发展,把满足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作为初心使命。

这是烟台教育的回应。

教育改革的征途,一项项改革实锤不断落地,市委、市政府带头啃最硬的骨头,杀伐决断,破除枷锁,理顺体制,盘活资源。市区6所公办高中、3所高职、2所中职上收市级统筹直管,下放高职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等权限,高中、高职实现了教育资源高效整合、合理配置。“大职教”格局显现,紧密对接烟台8大主导产业统筹调整中高职专业设置,在全国创出高职改革创新的“烟台经验”。上万平米的蓝色智谷正成为烟台的新型智库。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进”——

理顺市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体制,盘活教育资源

“回应人民期待,学有所教。”

公办普通高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家长的心。得知烟台一中新校区即将在家门口拔地而起,孩子刚刚上初一的林女士格外兴奋,“可选的学校多了,家长的焦虑就没了。”

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有11所,市属普通高中仅1所,其它均为区属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管理体制,导致学生能够选择的高中较少,让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成了家长呼声最高的要求。

难以发挥统筹作用,严重影响高中资源合理配置,招生矛盾越来越突出。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启动市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怎样既从体制机制变革上促进每一所学校健康发展,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

在这次关乎千家万户子女的改革中,我市将6所普通高中学校上收到市级统筹管理,原区属普通高中学校的初中部全部归所在区管理。目前,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由原来的1所变成现在的7所。改革中,市直普通高中如何招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综合考量下,市教育局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诉求,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招生政策。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可以根据家庭住址、学业成绩和个人意愿自由报考,学校择优录取。最终确定7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四区统一招生。如今,改革已近一年,我市普通高中管理体制改革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围绕办好改革之后的高中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表示,体制改革之后,跟进建立“看基础、看发展、看变化,多维度、多方案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所有的学校都有担子、有压力,也有干劲、有奔头,让每所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不同生源基础和生源结构的学校都能振奋精神,进行自我革新,走向内涵、特色、优质发展。

在蔡润圃看来,理顺普通高中管理体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烟台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以及山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将迎来社会经济发展新机遇。优良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高端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条块分割”到“一盘棋”——

区域统筹“大职教”按下产教融合快进键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年初,烟台船舶工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王聚蕾在富士康CP自动化事业处顶岗实习,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的装配与调试。实习还没结束,他就凭借过硬的技术被提拔为生产线上的小组长,成为技术“大拿”。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副校长吴跃江说,这得益于全市上下重视产教融合,学校场地“换”设备,引入富士康、大宇造船、LG Display等多家企业设备和技术,在学校建成工业机器人、计算机服务器、模具等6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8人担任兼职教师,从事专业实训教学指导,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实习的公司和学校的实训车间都是一模一样的,自然上手快。”王聚蕾认为,真刀真枪的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毕业即上岗,是企业看好他们的主要因素。

烟台职业教育走过了42年光辉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种植、建筑专业,到新时代的3D立体打印、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技术,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原本“条块分割”的职业院校逐渐盘活成“一盘棋”,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国工匠“孵化器”。

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35所职业院校中,其中“国字号”示范校6所、“省字号”示范校16所,烟台职业学院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所职业院校之一,整体实力比较强。“但是对照新旧动能转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仍存在人才培养机制与新动能要求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新工科、智能化等专业建设滞后。”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教育领域工作三十多年的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箕展清楚地意识到,市区公办职业院校归属不同部门和区政府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不但专业无法实现统筹,教职工也无法实现合理交流,导致职业院校缺乏办学活力,这些顽疾不根除,仅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职教”之路永远不可能畅通。

2019年1月1日,市委、市政府对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等管理,实现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一体化管理。原由市人社部门代管的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和福山区政府代管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统一调整为市教育部门代管;芝罘区属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牟平区属的烟台工贸学校上划市教育部门直属,至此,我市彻底理顺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职业教育“一盘棋”和“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

职业院校“趁热打铁”,专业优化调整随即启动。“我们对全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评估,淘汰落后、过剩专业,对设置雷同、就业率连续不达标的专业,引导学校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争取用3—5年时间,把各高职院校调整到5—8个专业群,中职学校调整到3—5个专业群。”据许箕展介绍,每一家职业院校都在努力改变之前专业同质化发展的现状,比如以建筑专业为特色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将学校机电类、财会类等专业适当往建筑方向调整,学科建设由“小而全”向“强而精”转变逐渐成为职业学校的办学共识。同时,引进腾讯公司在烟台建设新工科研究院,助推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转型升级。

2020年初,经过一年的运行实践,烟台城乡建设学校校长姜代坤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归市里以后,专业建设的方向更明确了,以前师资年龄老化,现在一下新招进50多名教师,办学经费也更充足。今后专心于以建筑业为主的专业群,突出优势特色。”

2019年1月,富士康烟台工业园牵头成立的山东电子信息产教联盟挂牌成立,为新旧动能转换、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这是我市深化职教改革的一个缩影。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烟台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见》,从考试招生、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全方位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通过改革形成突破,启动产教融合的“快进键”。

依据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产业,我市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8个产教联盟,将传统“以校为主”校企合作的虚体化方式转变为“企业牵头”产教联盟的实体化运作模式,引导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构建起具有烟台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

截至目前,我市已挂牌成立了山东职业教育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吸纳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24个单位;成立烟台医养健康产教联盟,吸纳43所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成立烟台现代物流产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超过200家;成立中国(山东)自贸区烟台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吸纳省内外上市公司、本专科院校49家。

“办职业教育必须要围绕两个关键点,一是必须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二是要围绕学生终身幸福,为其成长奠定基础。”改革运行实践一年多来,许箕展欣慰地看到,“大职教”格局之下的管理体制,对建设特色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师资人员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消除了原有体制下存在的障碍;开始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职业教育充满生机活力,更有吸引力;新开工建设智能制造、VR+、装配建筑等公共实训基地,成立高端化工、文化旅游等产教联盟等一系列举措,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企业需求。

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

校地融合发展,携手打造新型智库

“人才是最核心的创新要素。”

从最初的“烟台旅游职业学院”到最终的“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守杰全程见证了它的诞生。

2016年10月,我市将建设烟台旅游职业学院纳入《烟台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烟台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11月,教育部同意将烟台旅游职业学院纳入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2018年,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烟台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名变更为“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我市校地融合发展再度开辟出一片新高地。

2019年9月,“驻烟高校、科研院所业达行”活动在开发区业达智谷举行。这是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揭牌以来举办的首场创新协作盛会,“高校在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守杰如是说。

据市教育局统计,2018年5月,我市建立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在第一次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前,“烟台校地合作示范基地”揭牌,一批优质项目陆续签约落地。2019年,清华大学工业视觉项目、海洋科技与高价值产业推进中心、东华大学资源环境高等研究院烟台分院项目、山东省智慧海洋联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中心项目、鲁东大学生物纳米技术研究院等11个项目落户。截至目前,示范基地引进项目29个,储备一批意向合作项目,蓝色智谷11200平方米的“启动区”腾笼换鸟,全部布满。

宋守杰说,以示范基地为依托,我市打造“双一流”高校创新协同联盟。依托“双一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双一流”高校烟台联络站,线下首批20家“双一流”高校进驻。自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主要研究解决驻烟高校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和推进驻烟高校服务地方、校地合作的重大课题和项目实施;携手打造新型智库,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和企业发展。

一年多来,驻烟高校与我市的合作更加紧密。烟台大学与绿叶制药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新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去年以来,学校与荣昌制药合作共建生物制药专业,拟增设临床药学等专业,积极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鲁东大学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机器人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天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AI国家重点实验室、京仪集团自动化研究总院建成“智能制造联合创新研究院”,开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类人智能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化工厂,支撑引领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促进烟台新旧动能转换。

校地的深度合作,也提升了驻烟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驻烟高校承担国家、省里各类科技计划的数量逐年提高,烟台大学进入全省重点发展的省属高校行列。

1984年,烟台勇立潮头,挂上“国家素质教育改革首批实验区”的牌匾。30多年后的今天,烟台教育接续发力,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再出发,破旧立新,在教育体制改革上再度占领“制高点”。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