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烟台故事]敦品励行作一流人物 张敬塘与烟台近现代教育事业

2020-03-09 11:22:58

来源:烟台晚报  



程皓 撰文

近年,烟台大学和鲁东大学都设立了“张敬塘纪念奖学金”。有人不禁要问:张敬塘是何许人?为什么该奖学金以他来命名?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台湾学者张玉法、李云汉主编的图书《山东人在台湾》与台湾山东同乡会出版的期刊《山东文献》(张敬塘是该刊发起人之一),了解到张敬塘是民国时期烟台著名教育家,曾任振华小学董事长兼校长、贞静女子小学董事长,又是志孚中学创办人之一,还协办过养正小学、建国小学、弘文小学,在烟台近现代教育史上名噪一时。

办学热忱有渊源

张敬塘,原名张式型,字敬塘,以字行,1903年5月12日(阴历四月十六日)出生于烟台所城里一户富裕家庭。张氏世居烟台,是明代奇山守御千户所副千户张升的后裔,为一方之望族,在家族内部,张敬塘是“长支长支之长支”第十九世。

张敬塘的父亲张炳绶,字紫封,监生,候选府知事,为人慷慨,热心公益,曾在所城里张家祠堂创办义塾。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烟台起义。1915年,将张氏义塾改为私立振华高等小学,自任校董,后又增设中学班。

振华小学以“诚敬勤爱”四字为校训,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有用之才,同样出身所城里张氏家族的烟台著名抗日烈士张黎,便是振华小学首批学生。

1923年,振华小学迁至建昌街五巷19号,建有二层楼房22间,平房16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其校舍规模与办学条件在当时的烟台首屈一指。

张敬塘的母亲初氏,字慕贞,知书达理,贤名远播。1924年,她考虑到“自古贤哲多由贤母教成”、“女子教育不可或缺”,慨然捐巨资设立私立贞静女子小学(后并入振华小学),受到北洋政府山东省教育厅嘉奖。

张敬塘年方8岁入读张氏义塾,10岁时进入振华小学学习,继而升入中学班。毕业后,遵从父命,随莱阳县名士孙蒙起(曾任山东省议员)、牟平县硕儒徐菊生研读经史,打下深厚的国学底子。

1927年,25岁的张敬塘出任振华小学董事长兼校长,此外还兼任私立贞静女子小学董事长。他曾亲赴南京、上海采购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备,办理之善,誉隆遐迩。

此时的振华小学,课程设置已经相当完善,初级班开设国文、算术、社会、音乐、体操、图画、劳作等课程,高级班增设英语、历史、地理、自然、修身、写字等课程。

协创志孚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消息传来,张敬塘义愤填膺,联合烟台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成立抗日后援会,并与好友王仲芳创办《复兴日报》,宣传抗日,激励民气,一时被视为当地报章之权威。

张敬塘本着“有教无类”的襟怀,不以自行创办的学校臻于完美为满足,还协助创办志孚中学、养正小学、建国小学、弘文小学,分别担任董事、董事长等职,其中尤以志孚中学在当时影响最大。

1932年,张敬塘应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1师师长刘珍年之邀,与张德纯、崔葆生、林秋圃、澹台玉田、曹荫南等烟台地方士绅筹建私立芝罘中学,并于同年9月7日正式开学。

这是继山东省立第八中学之后,烟台第二所完全中学。张敬塘被聘为校董事。

芝罘中学在报省政府备案时,碍于私立中学不得使用当地地名的规定,遂以谐音取名志孚中学。

学校初设中学部,后增设师范部与附属小学(建国小学),师资阵容称盛一时,其中不乏“海归”(如体育主任张在天,早年留德,后曾任台北体专校长)。

校舍的形式与格局仿天津南开大学,美观而实用,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实验、运动、餐饮、诊疗设备颇为完善。

这一时期,张敬塘还曾创办“德生”银号,在其带动下,烟台许多士绅投资工商业、金融业。1934年,张奎文出任烟台特区公署专员兼公安局局长后,强征房捐,所厘定之税率甚高,市民大多无法负担。

张敬塘被推举为代表,赴山东省政府陈情,控告酷吏害民之事实,经民政、财政两厅议定,将烟台市区税捐减半,乡区尽数蠲免。

为达成此事,张敬塘在省城济南奔走多时,所有花费,均由其个人承担。

抗战年代及之后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烟台教育界纷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志孚中学众多师生南下参加抗日,振华小学师生则在张敬塘带领下走上街头,组织宣传队、演出队、募捐队,有的教唱抗日歌曲,有的排演街头剧,有的写标语、发传单、街头演讲,汇成轰轰烈烈的爱国洪流。

为防止资产被日伪所霸占,张敬塘变卖各种祖产,所得总计20万元,汇到了位于大后方重庆的中国银行。

烟台沦陷后,张敬塘曾协助掩护潜藏烟台的国民党荣成县长孙燮夫,受聘为荣成县政府秘书,还将潜伏烟台、秘密从事抗日活动的国民党牟平县党部书记长尹载五、福山县党部书记长邹鉴,藏匿在振华小学。

不仅如此,张敬塘一再劝勉青年人离开沦陷区,去大后方读书,凡是愿意投考军校的,一概给足路费。

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经过浴血奋战,从日伪军手中收复烟台,此即烟台第一次解放,随后数年间在解放区进行了“土改”。

出身地主阶级的张敬塘,心存恐惧,于1946年率振华小学、志孚中学部分师生“流亡”至青岛,在国民党元老张继、青岛市长李先良支持下,与邹鉴、孔鹏起等创办私立国华中学,张敬塘任董事长,学生最多时达800余人。

1947年10月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烟台。张敬塘作为无党派人士、社会贤达,被选为烟台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国华中学全体学生则被编入“还乡自卫总队”,随国民党军政人员回烟台“复校”。

11月21日至23日,各省选举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党当局去台湾后,长达45年未改选,被讥为“万年国代”),张敬塘当选,是烟台市唯一的代表。

1948年5月,张敬塘在南京出席了第一届国民大会。返烟后,被烟台市长延珍卿聘为烟台市政府顾问,后又出任烟台市兵役协会主任委员、烟台市钱业公会理事长。

10月15日,烟台第二次解放,振华小学被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建昌街小学”。此时,张敬塘又率国华中学部分师生“流亡”青岛、上海,后并入同样“流亡”的烟台联合中学(牟平县人张敏之任校长),作为第二分校,期间曾出任旅青烟台同乡会理事长。

去台岁月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张敬塘去往台湾。不久,又转赴广州,前往国民大会报到。广州解放后,再经海南,退往台湾,居住在台北市峨嵋街。

许多去台的昔日同事、学生登门求助,他都竭尽所能,大到帮助创业、择偶、操办婚事,小到带着去理发、看病、购买衣物、看电影,暂无住处的,安排与自己挤在同一房间,因而备受烟台“流亡”师生的爱戴,被尊称为“敬公”。他曾为学生题写赠言:“敦品励行,作一流人物;移风易俗,开万世太平。”同事苑觉非评价他:“把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学生赵儒生评价他:“那宽厚慈悲的心怀,是一种境界。”

1973年夏,张敬塘昔日的部分学生汇集在台北中山堂,为其祝贺七十寿辰。所有餐饮费用,张敬塘自行垫付,而席间学生所献礼金,张敬塘亦分文不取,后托学生刘训序存入台北银行,以其每年的利息,作为在台胶东籍学子的奖学金。

后来,张敬塘的学生于丰仁又慨然捐出对等金额,设立“张敬塘先生奖学基金会”,以嘉惠后学,并推举苑觉非为董事长,刘训序、于丰仁等为董事。

1976年春,张敬塘曾联络在台同乡,倡修《烟台市志》,并叮嘱曾在鲁军司令部任执法官的匡裕祥代为搜集史料。不料,仅仅一年多之后,张敬塘便因患胃癌医治无效,于1977年8月19日中午在台北逝世,享年75岁。其昔日同事孔鹏起、苑觉非以及学生赵儒生、郑恒萃等在台湾撰写、发表了多篇回忆文章,成为研究张敬塘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

张敬塘之妻刘文慈,解放后留在大陆,所生三子一女:长子张春镒,留在大陆;次子张春鉴,学习警政,曾供职于台湾苗栗县警察局;三子张春镛,学习法政,曾供职于台湾彰化县税捐处;女儿张春娟,亦留在大陆。

两岸关系解冻后,张敬塘的后人和学生遵照其遗愿,回到烟台,在部分学校设立“张敬塘纪念奖学金”,多年来,已有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中受益。

无可讳言,张敬塘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追随蒋介石集团,参与组织还乡团,并在地方相关机构中任职,最终位列“国大代表”,沦为蒋家王朝的政治花瓶,有其历史局限性和落后的一面。但张敬塘一生情系桑梓、作育英才,对烟台近现代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仍值得肯定。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