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 07:11:45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0月20日讯(YMG记者 杨春娜)沐浴和平,不忘历史。昨天是“喜迎十九大 红色胶东行”的第四天,近百名胶东子弟兵后代来到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纪念75年前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在胶东大地的先烈。
1942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的“扫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胶东半岛成为日军进犯的重要目标。在反“扫荡”中,胶东军区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保卫根据地,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分区坚持”的方针,中共胶东区委组织人民开展游击战,使胶东的抗战局面不断向有利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形势发展。
在反“扫荡”突围的过程中,胶东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感人事迹。牟平姜格庄镇上庄村,一门三英烈的悲壮,仍然感染着很多革命后代。高锦纯的儿子高治华给记者讲述了那段历史。
1942年12月22日拂晓,中共西海地委和军分区机关在转移至夏甸柳连庄途中,与大量日伪军遭遇。中共西海地委书记于寄吾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军分区参谋长胞兄于一心各率一个警卫排,掩护机关人员分头突围。赵一萍率领军分区机关突围成功,而于寄吾和于一心未能突出重围。战士劝他到窑洞躲避,他严肃地说:“大敌当前,我的岗位是和同志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战斗!”于寄吾率领战士奋起还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持续了数小时,终因敌众我寡,兄弟二人双双壮烈牺牲。
“在那场突围战斗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正是有了这样的先烈,我军在冬季反“扫荡”作战,挫败了日伪军的企图,保存了有生力量,巩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高治华说,再次来到胶东大地,感受到胶东人民仍然那么正直无私,胶东革命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擎旗自有后来人。这些年来,胶东子弟兵后代退休后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喜迎十九大 红色胶东行”活动期间,革命后代向胶东革命纪念馆捐献了众多宝贵的史料、书籍、书画作品,让英勇无畏的胶东精神,让拥军爱民的胶东传统,在新时期绽放。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