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8 06:25:45
来源:水母网
央视金牌栏目借力“红色”探索新路
电视专家解读《胶东烽火》
4日,《胶东烽火》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党史委、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胶东红色文化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央视栏目+红色文化=品牌共赢
“《胶东烽火》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和烟台市委宣传部进行合作的一个项目,给我们栏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感谢!”田忠卿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副总监,《胶东烽火》能够登陆央视《国宝档案》栏目,他在中间起了关键的搭桥作用。
“烟台的红色文化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们栏目创新探索,摸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于是,我们栏目跟烟台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从而成功完成了拍摄。”
虽然是一次探索,但节目播出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收视率。田忠卿认为,这是胶东红色文化与央视品牌栏目结合互动的一次双赢。“制作《胶东烽火》这样一个系列纪录片的活动,让我们感觉到,红色文化同样是我们当前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和多姿。”
创作态度严谨 多元素有机统一
“我认为这部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的一个成果。”研讨会上,不少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专家,对《胶东烽火》的拍摄及制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陈芳认为,《胶东烽火》是一部以纪实手法为主,运用了多种元素,拍摄完成的专题片,其中的很多创意效果非常突出。“片子的主体性非常鲜明,除了我们见到的实景拍摄、采访口述、影视剧的资料、文字图片资料的运用之外,一些历史地图和关键线路还使用了动画模拟的方式去情景再现。这种方法与主持人演播室的串联有机结合,就实现了动态的视频与静态的图片,室内的拍摄与室外拍摄的有机统一。”
《胶东烽火》在后期剪辑时,很多细节上的处理也被专家所认同。陈芳就为片中大量运用的“画中画和分割画面”的处理方法点了赞,认为这样“加大信息含量和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作品创作团队严谨的创作态度、精良精致的艺术追求,给我印象很深。”
红色题材可以做得更好看
“《胶东烽火》的成功播出,其实是有一种示范作用。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深化改革,都是现在大力倡导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用好中国的党史,包括拍这种弘扬红色文化的纪录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 专家坦言,现在电视节目有些过度娱乐,但要一下也纠正不过来。“像《爸爸去哪儿》去年做得很好,它确实收视反响很好,不得不给它评奖。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奖项颁给《胶东烽火》这样的节目,就是传播正能量的,而不是打打闹闹的。”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认为,红色题材可以做的更好看。“《胶东烽火》收视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过去都说红色文化是教育的,让人被迫学习,实际从这个事情来看,完全是可以做得又好看,又有教育意义的。”
易凯说,“关于这个题材,我认为完全可以深度挖掘做电视剧,比如说黄金部队,比如说东北运兵,真是很感人,包括一根竹竿,我觉得这块其实是可以做一些很好的电视剧题材,这些题材的出现要比现在这些抗日雷剧,可能要有更大的意义。”
YMG记者 邵壮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