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5 05:0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半岛城市群各市域总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地区 济南 青岛 淄博 东营 烟台 潍坊 威海 日照 2010年人口规模 680 990 510 230 730 910 340 320 2020年人口规模 800 1200 610 310 820 1000 450 400 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市城市化水平(%) 地区 济南 青岛 淄博 东营 烟台 潍坊 威海 日照 2010年城市化水平 66 63 61 47 63 57 61 52 60 2020年城市化水平 79 77 70 52 76 66 71 56 70 |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昨发布,致力打造黄河流域经济中心
⊙本报记者 薛黎
昨天,首次对外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致力于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
据悉,山东半岛城市群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52万元,约占山东省总量的2/3。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要达到70%。青岛、济南分别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
山东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传栋昨天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自2003年山东提出半岛城市群发展这一战略以来,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明年5月将完工,济青高速公路南线也将于今年底竣工通车。
装备制造实力凸显
马传栋指出,目前山东半岛的装备制造业实力在全国都算得上顶呱呱,装备制造业少不了数控机床、柴油机,也少不了轮胎、建材,更离不开精密仪器、服务器,山东半岛恰恰就有潍柴动力(000338)、浪潮、成山轮胎、中国重汽(000951)等大型企业。
据悉,近年来山东围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化工、食品、服装、纺织、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发展骨干优势产业。全省53%的主要行业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大批先进制造业的项目和产品开花结果。
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胶东半岛一直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领头雁,根据规划,山东半岛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聚带:东营、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带,济南电子信息产业带,青岛、日照家电制造产业带,烟台、威海汽车制造产业带,潍坊纺织服装产业带和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海洋产业带。
山东省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集中在半岛城市群,融资量全国第四,业绩表现一直不错,马传栋指出这些上市公司必将受益于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发展规划,首先是随着城市群的发展,投资环境将随之改善,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其次,交通运输等区位优势也将愈加明显,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素质的提高、人文学术环境的改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更加优化和便利。”马传栋提到, 半岛已经涌现出了山东丛林集团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济南二机床集团大型数控联动机床、东岳集团离子膜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借力韩日吸引外资
马传栋对山东半岛的优势看得很清楚,他表示,首先,地理位置上离韩国很近,而且是跟韩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首尔、京畿道邻近,这两个地区的GDP分别都占到了韩国的20%左右。
2006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亿美元,占全国的14%,其中韩资规模最大,港资第二,日资第四。尤其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与日韩的产业互补性强,具有建立面向日韩的制造业基地很好的优势,已经吸引了日本松下、三菱、韩国三星、现代等一大批跨国公司相继落户。
“日韩资企业在华投资一贯不愿向中国转移高附加值技术产业,但近年来山东半岛在吸引外资时也有了一份游刃有余的从容,坚决贯彻中央降耗减排的政策,拒绝高污染高能耗的投资项目,同时也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马传栋说。
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打造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的形成。
引导鲁西南地区劳动力向半岛区域转移
鼓励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市化
促进半岛城市群内部人口向城镇迁移
按照《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总人口471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2020年城市群区域总人口5590万人,城市化水平70%。其中,建设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2020年人口将达到800万和1200万人。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群一圈一带”是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所谓的“一群一圈一带”,是指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
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8个地级市,被山东规划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区域。从山东“十一五”规划纲要来看,其对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显然倾注了更多精力,力争以加快打造国际性都市群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两大品牌为目标,使之“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近日,省政府、国家建设部在济召开省部联合论证会,评审通过了由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主持完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从而确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宏观战略: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的制造业基地、环境优良适于人居的城镇群体,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都市连绵区。
开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地域范围为山东半岛与城市密集地区的叠加,该地区一向是山东的经济核心区,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等八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由北京大学和省建设厅联合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5月12日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待省政府正式批准后正式实施。
责任编辑: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